具有一定塑性的金屬材料,在外力作用下的變形過程基本可分為:彈性變形、塑性變形及斷裂三個階段。在彈性變形階段,變形是可以恢復的,當應力去除后其變形即消失。若應力繼續増大,超過材料的彈性極限吋,則變形進入塑性階段。這時如果應力去除,變形不能完全消失,而只是彈性變形部分恢復,剩余部分變形仍保留下來,這部分變形即塑性變形。當應力不斷增加,塑性變形童愈來愈大,應力達到材料的斷裂抗力時,就會使其破斷。在這三個過程中,對金屬材料組織及性能影響最大的,則是塑性變形階段。
金屬具有優良的塑性變形能力,是金屬材料能夠獲得廣泛應甩的重要條件之一。各種金屬板材、棒材、線材和型材等,都是利用金屬材料在高溫和室溫下具有良好塑性變形的能力,通過軋壓、鍛造、拉拔、沖壓等成型的。這些加工方法不僅賦于產品以所需要的形狀、尺寸及輪廓,同時通過塑性變形所伴隨的硬化過程,使材料又達到強化。
金屬材料的塑性變形,可通過滑移、孿晶、晶界滑移、擴散性蠕變等四種機理實現,其中最重要的方式是滑移。孿晶只對某些金屬,如密排六方晶格及體心立方晶格金屬,在低溫下變形時才能見到。至于晶界滑移和擴散性蠕變,是金屬材料在萵溫狀態下表現的變形特征。
金屬材料經過一定程度的壓縮或拉伸變形后,經制樣在顯微鏡下觀察時,便會發現其晶粒內部出現類似磨痕狀的“線條”,稱為滑移帶。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時,可發現這些滑移帶是由許多密集稱為“滑移線"的更微細線條所組成。這是因為金屬晶體在外力作用下,某些晶面受到足夠的切應力吋,而產生相互間的滑移,而形成的滑移線,如示意圖1-19所示。
所以,在冷加工時金屬的塑性變形,實質上是通過晶面之間的相互滑移而進行的。在加工變形過程中,變形量最大,滑移帶愈多。與此同時晶粒也會沿加工方向被拉長,由原來的等軸晶而變為“紡錘形”。這些都是金屬材料在塑性變形時的主要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