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種金屬都存在著一定的平衡結晶溫度(用T。表示)。當液態金屬冷卻到低于這一溫度時,即開始結晶。猶如水冷卻到CTC以下就要結冰一樣。在平衡溫度下,液態金屬與晶體處于平衡狀態,這時既不結晶也不熔化。只有冷卻到低于平衡結晶溫度,才能有效的進行結晶。因而,實際結晶溫度總是低于平衡結晶溫度的,兩者之差稱為過冷度(n),如圖1-5所示。
由圖看出,過冷度的大小與冷卻速度有關,冷卻愈快,過冷度愈大。用熱分析法測定金屬的結晶溫度時,先將金屬熔化并使其溫度盡可能均勻。然后以緩慢的速度冷卻,并記錄下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。當金屬開始結晶時,由于放出結晶潛熱,在冷卻曲線上出現一水平線(溫度不變),這段水平線所對應的溫度即實際結晶溫度(用Tn表示)。當散熱速度加快時,實際結晶溫度下釋,即過冷度增大。
實踐證明,過冷度愈大,鑄態金屬的晶粒也愈細。晶粒大小是成核率N(成核數目/CM²·秒)和生長速率(厘米/秒)的函數。成核率愈大,生長率愈小,則晶粒愈細。如果過冷客達到一定的數值,成核率和生長率反而會下降,如圖1-6所示。這是由于海度太低時,原子擴散能力降低,由此而限制了結晶的速度。工業生產中的金屬及合金,一般不可能達到這樣大的過冷度。只有在某些鹽類的結晶過程中,才能觀察到這種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