組織說明:黑色枝晶狀為珠光體,分布在共晶萊氏 基體上,在枝晶珠光體邊緣有一層白色組織為滲碳體。
高溫時,萊氏體由奧氏體與共晶滲碳體所構成。隨著溫度的不斷下降,奧氏體中的碳將以二次滲碳體的形式析出,它將附著于共晶滲碳體而存在,由于兩者是相同的相,所以沒有明顯的相界面。
組織說明:典型的過共晶白口鑄鐵,白口鑄鐵亞穩定凝固得到的斷口為亮白色、組織為無游離石墨存在的鑄鐵,粗大白色板條狀為初生滲碳體,基體為共晶萊氏體。
組織說明:左圖,同一試樣的高倍組織形貌,這是凸輪桃尖淬火硬化組織情況。除共晶碳化物外,基體 為灰色針狀回火馬氏體和白色殘留奧氏體:馬氏體針葉長度已偏長,殘留奧氏體數量也偏
組織說明:上圖,基體為馬氏體和殘留奧氏體,其上分布著條狀及六角形的初晶碳化物、共晶碳化物。右圖為左圖放大后的組織。
組織說明:基體為鐵素體,其上黑色顆粒為夾雜物。此外,在鐵素體晶界處有極少量三次滲碳體。由于放大倍數較低,故不易分辨。
組織說明:空調壓縮機鐵心退火前鐵損為3.7W/kg,退火發藍后,發現退火爐的上層、中層和底層位置的鐵心的鐵損不一樣,上層的鐵心為2,8Wkg,中層的鐵心為6.1W/kg,下 層的鐵心為5.7W/kg。
組織說明:基體為含硅鐵素體,其上小黑點為氧化物夾雜及石墨碳,硬度為163HBW。硅能提高α鐵的磁導率,使硅鋼在較弱的磁場下有較高的磁感應強度,同時還能減少鋼片的渦流損失,從而使總
組織說明:基體為片狀珠光體,白色為鐵素體,鐵素體大部分呈網絡狀分布,一部分鐵素體呈塊狀分布,使整個組織呈帯狀傾向。
處理情況:880℃加熱油冷淬火,360℃回火lh 組織說明:試樣經高溫回火后,低碳馬氏體轉變成托氏體組織,硬度為40HRC,
組織說明:珠光體及鐵素體沿晶界分布,晶粒大小不甚均勻,大晶粒級為2?3級,小晶粒則為5?7級,硬度為170HBW。
組織說明:由于淬火溫度偏高,奧氏體晶粒急劇長大,淬火后得粗大的淬火組織。下述三幅圖片系從同一塊試樣上不同部位拍攝的顯微組織。
45鋼經過720℃長時間退火處理,導致片狀珠光律體中滲碳體發生球?;?,從而使鋼的強度和硬度明顯下降,韌性和塑像則顯著增加,因此經過上述處理的鋼材
組織說明:基體為片狀珠光體及網狀鐵素體,少量針狀鐵素體自晶界向晶內廷伸。
低碳鋼淬火后可得到板條狀馬氏體組織,它的特征是: 尺寸大致相同的條狀馬氏體定向平行排列,組成馬 氏體束或馬氏體區域,在區域與區域之間位向差較 大,一顆原始的奧氏體晶粒內可以形
組織說明:自色基體為鐵素體,灰黑色塊狀為珠光體。部分晶粒因過熱而長大,并在粗大珠光體晶粒內出現針狀鐵素體,這是由于鋼過熱而在 冷卻時,先共析鐵素體沿一定的晶面或慣習面呈針
20鋼可用來制造承受應力不大、塑性及韌性要求較高的機械零件,如汽車剎車片、杠桿軸、變速箱變速撥叉、齒輪、齒輪軸、凸輪軸、氣閥挺桿、套筒等負載不大的滲碳體:以及拉桿、鉤環、杠
組織說明:左圖:熱軋棒材,基體組織為鐵素體及塊狀分布的粒狀珠光體,鐵素體基體上的黑色小點狀為滲碳體顆粒,部分晶界上的灰色顆粒狀為硫化錳夾雜物。
組織說明:白色晶粒為鐵素體,黑色塊狀為片狀珠光體(體積分數約占10%)。鐵素體晶粒細小,且分布均勻。在退火狀態下,當鋼中w(C)大于0.05%時,在鐵素體基體中將出現珠光體組織。
組織說明:心部組織為鐵素體和團絮狀石墨。表皮層由三層不冋的顯微組織組成:第一層為鐵素體,第二層為鐵素體和少量團絮狀石墨,第三層為珠光體、鐵素體和少量團絮狀石墨。
組織說明:隨著冷拉變形量的增加,鐵素體及珠光體被拉長,變形加劇,部分鐵素體晶界已被拉碎,同時鐵素體中出現更多滑移線。
組織說明:聚蟲狀石墨。比絮狀石墨更松散,類似蠕蟲狀石墨聚集而成。與絮狀石墨比較,聚蟲狀的分枝更為強烈,在石墨切向生長受到更大的阻力。按退火石墨的緊密程度而言,聚蟲狀屬松散
組織說明:典型的團球狀石墨。石墨較致密,外形近似圓球形,周界凹凸。此種石墨在可鍛鑄鐵中屬優良的分布形態。
組織說明:在團絮狀召墨周圍的灰黃色組織為馬氏體結織,其余白色基體仍為鐵素體。
組織說明:整體為鐵素件,表層的晶粒甚為粗大,而心部晶粒則很細小。這種晶粒粗細不均的材料,是由于冷軋時軋制工藝不當而引起的。
組織說明:C型石墨,呈粗大片狀〔上左圖)或由大片狀和大塊狀構成(上右圖),無方向性,這是過共晶程度較大的鐵液在較小過冷度下形成的,由于冷卻速度緩慢,初晶石墨自鐵液析出后,所受
組織說明:D型石墨,呈枝晶間分布的點狀和細小片狀,無方向牲,也稱過冷石M墨。這是亞共晶成分的鐵液在強烈過冷度下形成的,鐵液結晶時, 先析出奧氏體枝晶,由于過冷度強烈,分布于奧
組織說明:黑色枝晶狀為珠光體和共晶萊氏體,表面冷鐵處的萊氏體沿熱擴散方向排列,見左圖。右圖是左圖上部表面冷鐵處組織的放大后情況。
組織說明:黑色枝晶狀細珠光體、共晶萊氏體和碳化物,萊氏體的骨架較細。硬度:55.5HRC. ak:0.24J/cm2